12月9日上午,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媒新观察》交流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行健楼召开。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邓江、院长严三九、学院党委副书记韦淑珍、新闻传播系主任赵士林、新闻传播系书记李道芳,和学院教师周叶飞、虞国芳、汪伟、刘峰,以及学院辅导员、就业主管彭红,学院辅导员、团委副书记赵琳等,与《传媒新观察》核心骨干成员齐聚一堂,一起为形成教学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拓宽课外育人实践平台建言献策,共同探讨学生自媒体的成长发展问题。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韦淑珍主持。
《传媒新观察》是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优质的教学实践新媒体平台,该平台由专业老师带队并全程指导,以热爱新闻传播事业和新媒体运营的学生为核心力量,自2006年创立至今, 一直秉承着“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理念,关注与学校、学生相关的热点话题,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度报道,体现新闻学子的观察与思考,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与见解,在实践中培养了团队成员的新闻业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新媒体创新能力。
“同学们在媒体实践中,既要对国情、校情具有敏锐的识别力,也要在专业写作能力上面下功夫。”学院院长严三九在致辞中指出,希望大家在实践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更高质量的培养,为今后就业打好基础。他要求《传媒新观察》以“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十六字为引领,向成为上海大学校园媒体的头部领军品牌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新闻传播系主任赵士林对《传媒新观察》的现有成绩表示肯定,他希望大家继承良好传统,走上更大舞台,将《传媒新观察》办的更好。新闻传播系书记李道芳结合《传媒新观察》的具体报道,强调了“人情”的重要性,她告诉同学们,在新闻生产过程中要关注采访对象,要有大局意识,才能更好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研讨会上举行了《传媒新观察》指导老师、编辑部聘任仪式。学院党委书记邓江、院长严三九共同为周叶飞、汪伟两位老师颁发《传媒新观察》顾问指导老师聘书,为虞国芳、刘峰两位老师颁发指导老师聘书,同时还为《传媒新观察》编辑部成员颁发岗位聘书。
《传媒新观察》社长、2017级新闻班的刘歆妍同学向学院汇报了《传媒新观察》的工作情况。在过去的一年里,《传媒新观察》对内努力向规范化媒体平台靠近,实行流程化管理,编写第一本记者手册、发放工作证;对外面向上海高校开展暑期记者训练营等活动,让非新闻专业的同学接触到新闻的采写流程,扩大影响力。《传媒新观察》的同学们正在用自己的能力关注到更多的人,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与社会价值。她也就团队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向老师们请教,与老师们共同研讨。
在新闻选题上,《传媒新观察》在聚焦上大校园的基础上也关注社会热点,撰写了多篇优质新闻。会上,来自《传媒新观察》视频中心、新媒体中心以及采编中心的三位同学分别从短视频类、新媒体类、报道类三个类别,结合各自部门的代表作品,分享稿件创作过程与心得。
四位指导老师充分肯定了《传媒新观察》的现有成绩,并对《传媒新观察》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想法。老师们认为,《传媒新观察》与同学们相互成就的关系使得其成为了有影响力的校园媒体平台,学院对“传新”的支持为其接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媒新观察》是大学专业教育与实践平台的良好衔接,也是新闻传播学院的优质传统积淀,希望在未来成为学院与业界媒体资源整合的桥梁。老师们从专业媒体从业人员的角度,强调了媒体内容质量以及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好故事是媒体传播的核心,希望同学们真正沉下心来,提升自身新闻专业能力,写出更具深度和温度的新闻作品.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邓江代表学院党委,表示要尽最大努力关注和支持《传媒新观察》的发展。他肯定了《传媒新观察》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对《传媒新观察》的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在未来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和认识,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二是要加强专业指导、个人修养与职业素养,创作出更多优质的好作品;三是要在实践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四力”实践中出作品、出人才;四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为文化意识形态建设做强有力的支撑。
新闻传播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专业实践平台的建设,将汇集各方力量,支持《传媒新观察》的发展,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优质的校园自媒体和教学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