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5年专业分流宣讲会在宝山校区行政楼报告厅顺利举行。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晴川,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智君,副院长牛盼强,挂职副院长、智能传播系主任王虎,智能视听系主任虞国芳,新闻传播学系副主任单凌,广告学系副主任刘志杰,广播电视学专业负责人汪洋,及学院教师代表、学工团队与2024级人文社科大类学生齐聚一堂,共同领略新闻传播学院的独特魅力。此次宣讲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智君,副院长牛盼强联袂主持。


选择新传就是选择未来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严三九教授通过云端连线向同学们致以热忱欢迎。他以“欢迎”“选择”“梦圆” 三个关键词为脉络,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大家介绍了学院的师资力量、专业设置、育人平台和丰硕成果。他强调,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双共建”的新闻传播学院,在国内最早开创了以智能传播为特色的学科发展体系,学科优势明显,行业地位显著,就业质量突出,为卓越传播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创新空间。“选择新传,就是选择未来!”他向所有热爱新闻传播事业的学子发出诚挚邀请,期待大家以传播力量回应时代之需。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晴川教授在宣讲会上讲话。他强调,新闻传播学院办学特色鲜明且独具优势,可归结为“体制双共建、育人重实践、紧跟融媒体、突出马新观”。学院资源丰富、前景广阔、未来光明,各类实践项目、品牌活动亮点纷呈,有足够的实力为同学们搭建优质成长平台。他期待在场同学能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做出智慧选择,积极加入新闻传播学院这个温暖而又充满活力的大家庭中来,共同书写精彩篇章。

新传初探索:新闻传播的N种面向
“新闻传播系何以堪称新闻传播学院的老汤和底料?”“作为全国第一家智能视听系,究竟具备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上大广告30年如何一步步铸就沪上广告人摇篮的辉煌?”“面向未来的智能传播系究竟致力于培养怎样出类拔萃的复合型人才?”在宣讲现场,气氛热烈而专注,各系负责人围绕专业设置、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学科平台、实践竞赛、职业前景等关键维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同学们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各专业的具体情况。生动翔实的解读为同学们打开了专业认知的大门,让他们对各专业有了更清晰地了解,也为其在专业分流的选择上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智媒时代,新传人的未来航向究竟指向何方?广告学系青年教师段秋婷率先给出了答案。她以《广告人的未来,岂止一百种可能?》为题,深入剖析了每一个经典广告案例背后的创意逻辑、营销策略,详细解读了广告所承载的社会功能,让同学们直观地看到广告如何在市场中发挥强大的影响力。生动有趣的互动让大家对广告行业有了全新的认知和体验。智能视听系高级编辑黄娴则从视频时代的“硬通货”这一独特视角切入,深度解读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力量与价值。“信息越泛滥,专业越可贵。”她强调,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是经过重重把关的“真相容器”,广电人将始终用专业拼接着社会的信任拼图。


智媒对话:当AI遇见未来传媒人
互动环节,智能传播系副教授易红发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专业实操,现场演示起使用coze平台搭建“舆情哨兵”智能体的奇妙过程,抽丝剥茧般揭示了AI透视网络舆情的深层传播路径。大模型与coze智能体的开发让同学们超越热搜榜单,挖掘大数据背后的真相,洞悉技术层面上的计算传播。


除此之外,本次宣讲会还创新推出了AI数字人互动体验。同学们与学院虚拟形象代言人“王老师”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互动。从答疑到启迪,从技术体验到思想碰撞,在这场跨越虚实边界的对话中,“王老师”以其灵动的形象和智能的回应,让同学们仿佛在与一位真实的老师亲切交谈。 对于2024级的同学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互动体验,更是一次深入了解新传各专业的绝佳机会,点燃了学子们对传媒未来的无限憧憬。
长期以来,新闻传播学院高度重视大类分流工作。结合大类学生托管机制,学院靠前谋划、主动作为,在大一年级广泛开展“新思享”青年教师沙龙、思源大讲坛等专业认知教育,并为大类学生100%配备本科生全程导师,积极引导大类学生提前接触专业知识、了解行业一线动态。未来,学院还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结合专业博览会、专业开放日等系列活动,促进大类学生全面了解新闻传播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与专业优势,吸纳优秀学子进入学院继续专业学习,为新闻传播行业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

文字:鲍佳炜
图片:李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