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隆重举行2019届毕业典礼,优秀校友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副主任、现象级纪录片《人间世》总制片人、96级校友周全在典礼上寄语全体毕业生要保持务实态度,坚守职业初心,胸怀远大志向。今天,我们再次重温周全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与君共勉。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老师们,我的师弟师妹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要感谢学院对我的邀请,我回家了。在入场前,我看到了19年前给我上过课的李珠老师、李道芳老师和沈荟老师,很是感慨。在这里也代表学院所有校友,祝老师和学院青春永驻!
1996年,我成为了上海大学新闻系的一名本科生,我们当年是在上海大学嘉定校区东校区,我相信今天在座的只有很少人知道这个校区了,因为这个校区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嘉东校区,可以说是上海大学最小的校区之一了,小到什么程度呢,当年学校每天要晨跑,由于校区地方太小了,所以我们的晨跑是围绕嘉东校区外围道路整整一圈,于是,每天清晨,大家可以看到一群年轻的大学生们,或是睡眼惺忪,或是拿着早餐,穿行在嘉定,或许还是走在上海最古老的街道上,因为当年的“南大街”、“北大街”,这两条古老的马路应该是上海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弹格路”。说实话,当年走在这几条古老的大街上的时候,我心里曾经有过一丝沮丧,因为心中觉得,新闻最重要的就是“新”,就是要靠近新闻现场,在嘉定这么一个小小的校区偏安一隅,被南大街、北大街这样的百年老街所包围,大上海在离我30多公里的东边,我热爱的新闻在哪里?
或许是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我和我的同学们,热切地期盼着实习的开始。大三,终于可以实习了,于是又一幅景象出现在嘉东校区,每天我和我的同学们,都会乘坐沪嘉高速的大巴车,从嘉定赶到市区,走进上海电视台、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知名新闻媒体实习。
“我们只有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我们才知道我们为何是一家人”,现在,当我回想起这段经历,我觉得,这些经历似乎构成了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某些品质,尽管和其他更知名的新闻学院相比,外部环境可能不是最完善的,但我们心怀对新闻的热爱,一步步从嘉定东校区,到延长校区,从只有几间办公室,到未来的学院大楼,从最早的专科培养,到如今博士点的设立,一步一步,向着目标艰难前进,矢志不渝。
这种精神的内核是什么?在我看来是“务实”二字,而对于一名合格的记者而言,务实的态度可能是比专业技能更为长久影响你职业生涯的一种可贵品质。
2000年,我进入上海电视台工作,从摄像到记者,从《七分之一》栏目的编导,到《人间世》的总导演、总制片人,我的大学教育一直在提醒着我要拥抱火热的生活,关注社会的真命题。到目前为止,我先后获得了6次中国新闻奖,这些选题分别是:儿科门诊难、医患纠纷调解、食品安全、世博会运营、急诊室的资源紧张等等。坦率地说,这些选题都不是“高洋上”的,但一定是最接地气的。所以我想对新一届毕业生说的第一条职业建议就是,一定不要做新闻界的“白富美”,一定要把“务实”二字记在心头,因为只有秉持这样的态度,你才可以沉下身子,深入我们所身处的这座城市的肌理,去感受各个角落的脉动,采写出带有泥土味、汗渍味道的新闻。它一定不是馥郁芬芳的,甚至像沙子一样硌手,但,这就是新闻。
我想说的第二条职业建议是,“在废墟上,也要把歌唱完”。我必须很诚恳的告诉大家,这几年,传统新闻业态会经历“行业的冬季”,请注意,我并不是唱衰新闻,因为我强调的是传统新闻业态。换种表述,各位毕业生,你们毕业后面对的是一个更为融合的从业环境,媒体融合是大家必须意识到的。在媒体融合时代,所有已知的媒介类型都像是身处“黑暗森林”,我们不知道黑暗中还潜伏着哪些会迅速改变行业生态的新媒介。所以,当面对更为复杂的媒介环境时,我们要守住我们的初心,具备“要在废墟上,把歌唱完”的精神,人的一生,注定会遭遇逆境,这就是“人生的废墟”,但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首“歌”,请大家把歌唱完,因为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
我记得,我大学入学的第一课,是大家相互介绍自己,并说一说对新闻的理解,我记得我说了一个词——“志同道合”,我说“志”是我们都想做记者,“道”是我们尊重并追随真实的力量,所以我们走在一起成为了新闻系的同窗,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我最后想对大家说,无论你将来是一名记者,是广告公司的创意人员,是网站的编辑,还是企业的公关、是网络的写手,或许开创了一番和新闻八竿子打不到的事业,甚至索性放弃事业、相夫教子,成为家庭主妇或者家庭主夫,我希望大家此刻能够好好看看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记住他们,不要忘记2019年6月30日的此刻,你们曾经因为志同道合,坐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