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研究生学术月2023级硕士生学子论坛成功举办

创建时间:  2023-12-14  袁鸣徽    浏览次数:


12月9日,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第二届研究生学术月2023级硕士生学子论坛在上海大学智能媒体传播创新实验中心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下设三个平行论坛,研究方向涵盖新闻传播学、广告会展学和智能传播。学子论坛的举办旨在进一步推进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学风建设,促进学术交流,激发学术兴趣,为广大学子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子论坛开幕前夕,2023级硕士生围绕汇报作品自行设计了海报和KT展示板,并在智能媒体传播创新实验中心二楼和四楼进行展示,提前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2023级硕士生作品海报选

学子论坛一

学子论坛一在上海大学智能媒体传播创新实验室中心201进行,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钟怡担任评议人、新闻传播系讲师袁鸣徽担任主持人和评议人。参会研究生依次上台汇报并就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分论坛一合影

在点评会环节,钟怡老师首先肯定了学生们对于学术研究的热情和认真的程度,并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进行“反驳”。她指出学术研究需要具有“问题意识”,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很重要,同时研究的对象不要过于宏大,要“大题小作”,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对症下药。此外,对于论文摘要和标题的打磨也十分关键,要从读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论文,在论文写作上要对摘要和标题花更多的心思。同时,不要被理论框架所束缚,如果经验材料十分丰富的话,可以从问题出发,提炼出更多的观点和角度。

钟怡老师现场点评

袁鸣徽老师对学生们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表示欣喜和肯定,并指出在论文中对学术概念的使用应更加规范,减少随意性和模糊性。她提醒同学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从不同视角进入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没有统一的范式。因此,要谨慎地应对和分析那些看起来简洁优美的理论模型和研究结论。此外,袁老师指出在论证研究创新性的时候,应尽量说明观点或者研究路径的新颖性和重要性,避免为了创新而创新。

袁鸣徽老师现场点评

学子论坛二

学子论坛二在上海大学智能媒体传播创新实验中心102举行 ,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讲师孟令光和何琦隽出席论坛并担任评议人,广告系讲师段秋婷担任主持人。

分论坛二合影

孟令光老师针对同学音频类、互动类、报道类作品进行了点评。他认为同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现实意义,能够正向促进社会发展。孟老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作品中扎实的应用分析能力、多样的理论方法、跨学科的视野和关照现实的意识,以及跨媒介平台的视觉展现力,认为同学们对自身学术发展有清晰地规划和把握。他指出要进一步将互动音频类作品与现实社会结合,多平台发展,以增强作品的现实影响力,深入探索作品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孟令光老师现场点评

何琦隽老师从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理论贡献层面进行了深入点评,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引起了热烈反响。她在点评中强调:大家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落脚点一定是为了对这个领域创造理论贡献;好的论文并非要做到面面俱到,具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会是一个优秀的研究。同时,在进行论文创作时,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筹划论文内容布局,因此论文研究要具有故事性和张力,故事性的背后一定指向着深刻的理论意义。

何琦隽老师现场点评

段秋婷老师对大家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进行了充分肯定。首先,学术研究要从现实出发,要存有问题意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既有理论的不足,通过新方法、新现象、新案例去推动理论发展;其次,学术写作应该注重规范性,大家在援引经典理论和经典框架时,应当深入学习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应用情境,以提升理论的适切性和规范性;再次,要留意生活中特殊和反常的传播现象,一些不起眼的现象恰恰可能是理论演进和观点涌现的关键,因此一个有趣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生活洞察之上的。

段秋婷老师现场点评

学子论坛三

学子论坛三在智能媒体传播创新实验中心410进行,由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智能传播系讲师张林主持,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系副教授周叶飞、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智能传播系博士后尹延永老师担任评议人。

分论坛三合影

周叶飞老师针对汇报作品进行深度点评。对于论文类作品,他提出要立足当下问题,注意论文措辞,进一步提升研究价值、创新点;论文框架要清晰,上下文逻辑要具有关联性,结论中需要从文化意义转到媒介实践普适性。对于报道类作品,尤其是国际传播报道,要注意报道作品中官方统计数据的印证问题,用事实去佐证数据。对于音视频类作品,周叶飞老师认为要把握好技术维度和叙事维度两条主线,并注意同期声和解说词的时长有机搭配问题。

周叶飞老师现场点评

尹延永老师从更加具体微观的角度,给同学们的作品提出了完善建议。他指出,学术论文需要将文献综述和概念界定区别开,概念界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章节;在论文写作中,要介绍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不能一带而过;叙事结构和逻辑需要进一步加强,章节设置上保持连贯和同一性;在参考文献的选择时必须从学术渠道比如知网等下载,避免使用个人账号和网络链接;文章标题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20个汉字。

尹延永老师现场点评

张林老师认为,同学们的作品类型多样,覆盖论文类、报道类和音视频类;研究范式实证,既有质化研究,也有量化研究;研究领域丰富,涵盖人机传播、数字人文、平台媒体、亚文化研究等,整体质量比较高。同时她建议,大家在研究方法上需要进一步规范,尤其是匡正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适用和文本表述。大家可以结合现场点评老师的建议和自己导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作品。

张林老师现场点评

受张林老师的邀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在读博士生艾鹏亚作为“场外嘉宾”,对同学们的量化作品提出增加调节变量、展示样本量、聚焦研究问题等针对性建议,并分享了在学术汇报中如何呈现突出亮点,让人印象深刻的经验。

艾鹏亚博士现场交流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本届研究生学子论坛的顺利举行,不仅提升了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术氛围,还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和交流学术见解的舞台。通过分论坛研讨、海报展示以及圆桌讨论等形式,极大地扩展了研究生学子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未来,学院也将秉持科研育人的初心,为培养新时代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而不懈努力!


文字:曹嘉阳、张慧雨、顾玥

照片:邓钰琦、旦增桑珠、朱燕、李春美





上一条:2023年度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钟奖学金”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下一条:AIGC与智能媒体高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成功举办